书画数字化生成应用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推出“马良大模型”——一分钟修复文物、一键生成国画
近日,书画数字化生成应用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全新升级推出“马良大模型”,已在中心举办、参与的多个活动中投入实际使用,获得了书画专家和书画爱好者的一致好评,标志着数字书画生成系统迈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阶段。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书画数字化生成应用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在关键技术攻关和系统落地应用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马良大模型”是由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书画数字化生成应用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自主研发前沿AI模型,面向中国书画生成难、表意难的问题使用了百万级的书画数据进行训练,使得模型能够更好的解构以及生成中国书画,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依托该模型,团队开发了书画生成系统和壁画修复系统,展示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数字书画领域的巨大潜力。
数字书画生成:一键生成国画
马良大模型结合了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带入数字化创作新时代。该模型不仅能够精准分析用户输入的诗文,还能根据不同名家字体风格生成个性化书法作品,同时生成符合中国水墨画风格的艺术图像,实现了文字内容到视觉艺术的高保真转化。
在模型架构上,马良大模型采用了多层Transformer架构,并经过大量书法和国画数据的精细调优,以确保模型能够在捕捉诗文意境的同时,精准再现传统书画的细腻风格。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模型能智能分析并提取诗文中的关键元素,形成丰富的视觉特征描述,再通过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和LoRA微调等生成技术,将这些描述转化为高度契合的艺术作品。
马良大模型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创作平台,显著降低了艺术创作门槛。通过文本到视觉的创新转换,该模型不仅支持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需求,更适用于教育、文化展示以及文化推广等领域。借助这一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文字输入生成具有中国传统艺术风采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使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文化创作与传承的驱动力。
图1:马良大模型数字书画生成系统
壁画修复:一分钟修复文物
壁画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然而,由于环境污染、自然风化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大量壁画出现褪色、剥落、裂纹等损毁问题。传统的壁画修复方法依赖人工技术,既耗时耗力,又存在主观性强、修复一致性难以保证等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在图像修复、色彩填充和纹理合成方面展现出强大潜力。因此,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壁画修复需求,开发高效、精准的壁画修复技术,以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以Stable Diffusion模型为主架构,模型的输入为残缺的图像以及指定的mask,利用扩散模型的去噪过程,在指定的mask区域内引入噪声并迭代去噪,从而生成新的内容完成壁画修复。
基于人工智能的壁画修复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更是传承历史文化、保护人类智慧结晶的重要途径。它以先进的数字技术为依托,为传统文物修复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开创了历史遗产保护的新纪元。未来,在科技不断进步与文化传承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必将为壁画修复和整个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创新和突破。
图2:马良大模型壁画修复系统
撰稿人:金城 陈利锋
依托单位: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