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5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会议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二号交叉学科楼E1021会议室召开。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党委书记王新,执行院长杨珉,副院长卢暾,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周傲英,复旦大学薛向阳、王晓阳、吴俊,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学龙,副主任黄萱菁,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赵生捷,复旦大学甘中学、刘雷、赵兴明、周水庚,重点实验室主任冯瑞,副主任吴祖煊、谭伟敏、陈阳、程远,学术秘书张晓波、张玥杰,特邀演讲嘉宾邱锡鹏教授,以及重点实验室其他骨干成员共30余人出席会议。
卢暾副院长主持第一阶段会议
会议第一阶段由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卢暾副院长主持。介绍了与会领导、专家与嘉宾后,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执行院长杨珉教授对大会进行致辞。杨院长对各位专家一直以来对实验室的支持表示感谢,肯定了实验室2025年取得的成果,特别提及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和亮点成果方面实现了较大突破,学院将继续大力支持智能实验室的各项工作。
杨珉执行院长致辞
会议第二阶段由智能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学龙教授主持。智能实验室主任冯瑞研究员做了实验室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的报告,从实验室基本信息,实验室在2025上半年度的队伍建设进展,科学研究进展,科学项目进展,亮点成果解说,社会活动影响力,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2025下半年的工作计划等几个方面进行汇报。然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黄萱菁汇报了实验室2025年开放课题指南发布及申报情况,包括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指南内容说明、申报要求、课题成果与经费管理、申报情况等。
李学龙教授主持第二阶段会议
冯瑞主任汇报工作
黄萱菁教授汇报实验室开放课题申报情况
李学龙教授邀请学术委员会和战略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们对冯瑞主任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指导。赵生捷教授、赵兴明教授、周水庚教授等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在2025上半年的各项成绩,一致认为相较于去年同期有很大的进步和提升,三大科研方向凝练得很好。并就实验室研究方向整合和定位、引进人才、在国际交流和技术成果展示等问题给出了极具价值的指导建议。甘中学教授认为实验室在大模型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刘雷教授认为实验室在生物和医学等领域的AI交叉合作很有价值,有很大落地空间。黄萱菁教授建议要做目标驱动的实验室规划,要让实验室成果赋能上海市,紧跟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以及上海市的基础专项。吴俊教授建议三个科研方向的成果可以进一步均衡。薛向阳教授建议实验室定期举办学术沙龙,促进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周傲英教授说实验室在成果落地方面有很大进步,要继续抓住成果落地这个核心问题。王晓阳教授建议实验室深度思考一下如何提炼出自己的特色。李学龙教授总结了专家们的发言,并提醒实验室在后面的工作中对标市科委的评估要求,把相关工作做细做足。
学术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的专家进行审议和指导
李学龙教授邀请实验室成员邱锡鹏教授进行了题为《情景智能(Contextual Intelligence)--下一代强交互大模型》的学术报告。邱锡鹏教授介绍了团队在大模型方面的一些工作,并重点介绍了团队目前正在聚焦的进一步工作:下一代强交互大模型。报告生动深刻,极具前瞻性。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积极与邱教授进行交流,反响热烈。
邱锡鹏教授做学术报告
最后王新书记对会议进行总结。王书记表示:冯瑞主任对实验室上半年的工作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实验室在应用落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很好的成果,发布了开放课题指南,成绩扎扎实实,成长有目共睹,下半年还将协办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健康高峰论坛和2025浦江论坛,进一步扩大实验室的影响力。我们对实验室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能够迎来更大的发展。在本次会议中,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应用落地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希望实验室将这些建议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确保实验室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学术创新的活力和领先的科研水平。希望实验室将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依托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的学术优势,紧密结合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勇于探索,持续创新,努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智能信息处理科研平台。
王新书记讲话
新闻来源: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IIPL)
撰稿人:陈利锋
依托单位: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
时间: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