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6
2025年10月22日,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二号交叉学科楼A1023成功召开超图基础模型与多智能体协同智能—医疗大模型专题报告会。本次专题会议由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主办,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承办,是庆祝复旦大学计算机建系五十周年、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学科周报告会之一。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施俊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长聘副教授谢伟迪,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张玥杰教授,实验室主任冯瑞研究员,以及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20余人出席会议。

会议由实验室主任冯瑞研究员主持。冯主任介绍了本次论坛的特邀报告嘉宾们,然后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旨话题、超图基础模型与的发展和现状、多智能体协同智能在医疗大模型中的重要技术意义。

会议的第一场报告是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施俊教授的超图基础模型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研究的报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向医学影像的基础模型不断被研究提出,并在各种影像分析任务重取得了优异的性能,已经成为学术和工业界的热点。超图是常规使用的图的泛化,能更为有效的表达复杂关系,目前在医学影像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面向超图的基础模型研究还较少。施俊教授的报告介绍超图基础模型,及其在医学影像领域中的两个应用。


第二场报告是上海交通大学长聘副教授谢伟迪的基于多智能体的通用医疗系统的报告。报告探讨了“迈向多智能体的医学通用模型”的路线与挑战。首先回顾了通用医学模型在多模态数据与跨任务迁移中的现状与局限;随后提出多智能体协作框架:由诊断、治疗建议、影像解读与知识校验等专长代理组成,通过角色分工、协作协议与争端解析实现可解释、稳健与可溯源的临床推理。最后展示在罕见病诊断与临床工作流对接中的实验与原型系统,旨在弥合通用人工智能的进展与医疗应用之间的差距,为医疗领域提供更加健壮和多功能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会议最后的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和参会人员热烈讨论了论坛报告的相关研究,现场气氛热烈,交流踊跃。实验室主任冯瑞老师做了最后总结,他表示:本次专题会议聚焦以医学影像为牵引的多模态医学数据,论坛探讨了图/超图驱动的高阶关系表征与从单体大模型迈向多智能体的系统范式;以“机制可解释、证据可追溯、策略可验证”为目标,深入讨论了知识治理与标准化评测、因果与不确定性建模,以及与临床工作流的工程化对接与质量闭环;论坛探讨了弥合通用人工智能与真实医疗场景之间的鸿沟,提供更健壮、更多功能的智能解决方案,最终形成可扩展、可落地的新一代医疗AI基础模型的方法学与实践路径。


会议主办: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
会议承办: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 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
新闻来源: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撰稿人:陈利锋
时间: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