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0
2025年11月6日,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二号交叉学科楼A1023成功召开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引领下一代医疗创新专题报告会。本次专题会议由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主办,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承办,是庆祝复旦大学计算机建系五十周年、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学科周报告会之一。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长聘助理教授王嫣然博士,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张玥杰教授,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赵瑞玮副研究员,实验室主任冯瑞研究员,以及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20余人出席会议。

会议由实验室主任冯瑞研究员主持。冯主任介绍了本次论坛的特邀报告嘉宾们,然后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旨话题、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医疗技术进步和革命中的重要意义。冯瑞研究员强调,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理解、诊断与治疗人类疾病的方式。

会议的专题报告是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长聘助理教授王嫣然博士的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引领下一代医疗创新的报告。在本次讲座中,王嫣然博士分享了她在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领导的 PixAIL 实验室(Precision Imaging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 的最新研究进展。该实验室致力于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系统,融合计算机视觉、多模态学习与医学数据,推动精准医疗与智能诊断的发展。通过将深度学习与多维生物医学数据(包括影像学、基因组学以及临床文本)相结合,团队正努力构建支撑未来精准医疗的“医学基础模型”,并开发可在真实临床场景中部署的 AI 系统,以提升疾病的诊断、预后与治疗决策水平。讲座还探讨了机器学习在医学数据约束下的开放性问题,邀请对高维、安全关键型数据挑战感兴趣的计算机科学学生共同探索跨学科的研究机会。

王嫣然博士现任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常聘助理教授,具有生物医学工程(BME)与电气与计算机工程(ECE)双聘任职。她于 2014年复旦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2019 年获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与医学数据科学中心(Stanford AIMI中心)完成博士后研究。
她的研究开创性地融合了计算机视觉与生物医学数据分析,聚焦于医学人工智能中的核心机器学习问题,包括领域自适应、多任务学习、数据效率与可解释性等。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她的研究成果发表于 Nature Medicine (2024)、Cancer Cell (2024)、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2023)、Radi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23) 等国际顶级期刊,并在 CVPR、ICLR、AAAI、ACM Multimedia 等计算机会议上展示算法创新成果。
在密歇根大学,王博士领导的 PixAIL 实验室汇聚了计算机科学家、工程师与临床医生,共同开发能够从大规模多模态医学数据中学习的 AI 基础模型与视觉-语言系统。

会议最后的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和参会人员热烈讨论了论坛报告的相关研究,现场气氛热烈,交流踊跃。实验室主任冯瑞老师做了最后总结,他表示: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理解、诊断与治疗人类疾病的方式。


会议主办: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
会议承办: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 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
新闻来源: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撰稿人:陈利锋
时间:2025-11-08